丽莎会馆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纱摄影 > 婚纱摄影 > 正文
关于安平桥和洛阳桥的传说
关于安平桥和洛阳桥的传说
提示:

关于安平桥和洛阳桥的传说

一、安平桥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 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变这种苦难。 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 于是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 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 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今的“龙湖”和“虺(hui)湖”。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 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 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 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 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 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 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 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二、洛阳桥 相传一千多年前,洛阳桥这里还是一个荒村的古渡,名叫“万安渡”。 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原来这是江妖水怪在兴风作浪。 有一位莆田的孕妇,丈夫姓蔡,便暗自许愿:将来孩子如能成器,定教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 那妇人回乡后生了个男孩,取名叫蔡襄。 蔡襄长大懂事,蔡母便殷殷叮咛儿子要实现她所许下的造桥夙愿。 蔡襄默默地把母亲的嘱咐记在心里。 不久,朝廷开科取士,蔡襄以才学广博,被擢选入朝为官,颇受皇帝的器重。 后来蔡襄回到泉州赴任,立即召集属僚乡贤商议倡建成洛阳桥,并亲自到江边察勘,下令招募造桥工匠,筹集建桥资金。 百姓闻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一时工匠四至。 蔡襄集中了工匠的智慧,创造了“筏形基础”,使船尖形的桥墩分开水势,减少了浪潮的冲击力。 他又利用海水的浮力,发明了“悬机浮运”,借助潮涨船高,把一块块重达数千斤的大石板,轻轻托举起来铺在桥墩之间,使洛阳桥渐渐显出了奇伟的雄姿。 眼看凌波长桥即将竣工,潜伏江底的龟精、蛇怪不肯甘休,它们纠集洛阳江上游的九十九条蛟龙,掀起狂风恶浪,张牙舞爪,直向石桥扑来。 张果老骑着驴子,把作恶多端的龟精踩成一团烂泥。 李铁拐打开火葫芦,葫芦中立即喷吐出一股浓烟烈火,把那九十九条蛟龙活活烧死。 这时天上出现彩虹,江上波平如镜,岸上弦歌声声。 洛阳江两岸人民喜气洋洋,敲锣打鼓,欢呼历经七年终于建成的跨海长桥。 沿江两岸的人民为了纪念蔡襄倡建洛阳桥的功绩,特地在桥南建起一座“蔡襄祠”,并塑像立碑。 扩展资料 1、安平桥全长2070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 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 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桥面用 4~8条大石板铺架。 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2、洛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 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洛阳桥建桥八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 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 邵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元1426-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 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增高三尺。 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

洛阳桥的传说
提示:

洛阳桥的传说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 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 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 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 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怀孕妇女,丈夫姓蔡。 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 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 他在京城时,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 皇帝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 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扩展资料: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 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安平桥在哪个城市
提示:

安平桥在哪个城市

福建省泉州市。安平桥曾用名五里桥、西桥、安海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泉州,福建省东南沿海地级市,简称泉、鲤,别名鲤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东西宽153千米,南北长157千米,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

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市气候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气温高,光热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5-21.0度。

泉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750多万,港澳同胞76万,分布在世界各地129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250多万。在台湾,有44.8%的汉族(约900万)祖籍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