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莎会馆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婚纱摄影 > 知识百科 > 金曲回放 > 正文

目录

1,梁祝的歌词是什么

梁祝的歌词是什么

《梁祝》是由吴奇隆、杨采妮演唱,具体歌词如下: 无言到面前 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 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 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 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扩展资料: 歌曲《梁祝》是1994年徐克执导,吴奇隆及杨采妮主演的电影,该歌曲由黄沾填词,何占豪、陈钢谱曲,吴奇隆、杨采妮演唱。 《梁祝》是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让歌曲和影片有了灵魂,1994年香港著名音乐人黄沾的填词同样撼人心魄,旖旎动容中诠释着这千古情爱故事的缱绻。 吴奇隆,1970年10月31日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华语歌手、演员、制片人、出品人 。1988年作为小虎队成员霹雳虎出道。1991年小虎队暂时解散 。1992年单飞后发行首张个人专辑《追风少年》,销量在两个月内达到四白金 。1994年主演古装爱情电影《梁祝》。 杨采妮,1974年5月2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中国香港长大。中国香港女演员及歌手。1992年,杨采妮签约成为EMI唱片公司的歌手;1993年发行第一张唱片《爱的感觉》,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新人奖金奖。1993年凭电影《东邪西毒》崭露头角,1994年参演电影《梁祝》。

2,梁祝歌词有吗?

童丽
-
梁祝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童丽
-
梁祝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3,谁能帮我写梁祝这首歌的歌词,歌词是有关梁祝的故事。拜托

《化蝶》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生生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吴奇隆的 无言到面前 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 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 默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 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不论冤或缘

4,关于“梁祝”这首歌有个故事,那故事是什么哈?

这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传说着,大概在公历四百年前后,已为时很久了。不过根据所传留下来的,大半都是宋以后的记载,这故事经过六朝隋唐的时代,可以说没有传写。但是没东西传写出,我们就说这故事,是宋朝人编的,也未尚不可。
明朝诸生长洲人徐树丕作了《识小录》。他说,"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这是摩挲梁祝时代的影子。只可惜他引的这两部书,都失了传。第一,《会稽异闻》已不可考,大概已亡。第二,《金楼子》却是梁元帝(萧绎)所作,书传至明代,原书已经湮晦。现在所遗留的,乃是从《永乐大典》辑出来不完全的本子。对于这个故事,一个字没有提到,可能是这个故事,在散亡的本子里也佚散了。所以徐树丕所提出两种本子,都无法向后人提出根据。不过,徐氏所引的事,不会是凭空捏造。对于原书,总有所根据。不然,他所说"梁祝事异矣"。这"异矣"两个字,如没所根据,说不出来的。所以这个故事产生,在梁元帝以前一百五十年之间。亦即晋末几个偏安皇帝时代。因之,我们可以这样说,梁祝是晋末人。
梁祝时代既然如上所说,我们翻查他们的籍贯,却很是杂乱。根据民间传说,有如下的不同。
(一)浙江宁波,有庙,有墓。
(二)江苏宜兴,有读书处,有墓。
(三)山东曲阜,有读书处。
(四)甘肃清水,有墓。
(五)安徽舒城,有墓。
(六)河北河间,有墓。
(七)山东嘉祥,有墓。
(八)江苏江都,有墓。
(九)山西蒲州,戏中对白表明,蒲州人氏。见河北文艺丛书《梁山伯与祝英台》。
(十)江苏苏州,戏中对白表明,苏州人氏。见川戏《柳荫记》。
这十所地方,除了山东省曲阜是梁祝读书处之外,第九、第十仅是戏中对白,表现是蒲州人氏与苏州人氏,这不足深辩。剩下还有七个地方,根据哪一处呢?
自然,以第一处为妥。因为作者收罗梁祝故事,其间提到会稽上虞的,要占百分之八十。而根据宋代以后文字,都指明了埋葬地在宁波,也当然,梁祝生产地在浙江了。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翻一翻志书。唐朝梁载言所撰《十道四蕃志》,为宋张津所作的《四明图经》所引。他说: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台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按梁所撰唐《十道四蕃志》十卷,其书不传。但梁是中宗时候的人,文内称祝英台为"义妇",可见祝氏拥有这个称号,为时很久。至于冢是如何同法,我们无法理解。不过号称"义妇",她的一死,总是世人所难为的。降及晚唐,有张读撰的《宣室志》,对梁祝故事,略为渲染,我们算是对梁祝故事,知道了一个轮廊。那志上说: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 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这是清代翟灏编的《通俗编》时有《梁山伯访友条》,引了张氏这段文章。文章末句云: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比之梁载言撰的《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又更引进了一层。至于梁祝是否果生在谢安时代,谢安是不是真有文达朝廷,那当然是个未知数。
不过梁祝的事,时代一进展,议论得更觉多了。现将所知道的宋元明清的文篇,涉及梁祝故事的,分叙如下:
(一)宋,王象之撰《四明志》。
(二)宋,罗浚撰《四明志》。
(三)元,袁桷撰《四明志》。
(四)明,黄润玉撰《宁波府简要志》。
(五)明,张时彻撰《宁波府志》。
(六)明,陆应阳撰《宁波府志》。
(七)清,康熙,闻性道撰《鄞县志》。
(八)清,雍正,万经撰《宁波府志》。
(九)清,乾隆,钱大昕撰《鄞县志》。
(十)清,咸丰,周道遵撰《鄞县志》。
(十一)清,光绪,徐时栋撰《鄞县志》。
以上各家,为文很短,而且大同小异,无须抄录。惟各家对义妇二字,各有见解不同。明黄润玉、陆应阳,清闻性道、周道遵,都叙及东晋丞相谢安奏封为义妇冢。而明朝张时彻、清朝万经等,认为英台尚未成夫妇,不大妥当,所以改用现代的名字,直称梁山伯祝英台墓。
自宋朝以来,写梁祝故事写得生动的,要算知明州事李茂诚撰《义忠王庙记》。所以我另外介绍。那记上说:
神讳处仁,字山伯,姓梁氏,会稽人也。神母梦日贯怀,孕十二月,时东晋,穆帝永和壬子三月一日,分瑞而生。幼聪慧有奇,长就学,笃好坟典。尝从名师过钱塘,道逢一子,容止端伟,负笈担簦。渡航相与坐而问曰:"子为谁?"曰:"姓祝,名贞,字信斋。"曰:"奚自?"曰:"上虞之乡。"曰:"奚适?"曰:"师氏在迩。"从容与之讨论旨奥,怡然自得。神乃曰:"家山相连,予不敏,攀鱼附翼,望不为异。"于是乐然同往。肄业三年,祝思亲而先返。后二年,山伯亦归省。之上虞,访信斋,举无识者。一叟笑曰?quot;我知之矣。善属文,其祝氏九娘英台乎?"踵门引见,诗酒而别。山伯怅然,始知其为女子也。退而慕其清白,告父母求姻,奈何已许贸阝 城廊头马氏,弗克。神喟然叹曰:"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召,诏为贸阝 令。婴疾弗瘳,嘱侍人曰:"贸阝西清道源九陇墟为葬之地也。"瞑目而殂。宁康癸酉八月十六日辰时也。郡人不日为之茔焉。又明年乙亥,暮春丙子,祝适马氏,乘流西来,波涛勃兴,舟航萦回莫进。骇问篙师。指曰:"无他,乃山伯梁令之新冢,得非怪欤?"英台遂临冢奠,哀恸地裂而埋葬焉。从者惊引其裙,风烈若云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马氏言官开椁,巨蛇护冢,不果。郡以事异闻于朝,丞相谢安奏请封义妇冢,勒石江左。(本文尚有百余字,但是说梁显神兴亡的事,觉得与世所传的梁祝故事无关,从略。)
从这篇记,可以知道李氏把梁祝故事,加以扩大。自然,后代的读者,都认为很满意。不过还有一位知县叫魏成忠的,在明万历三十三年,作了一篇"义忠王庙碑志",完全是恭维梁山伯的话,恕不抄录了。惟宁波这个庙,实在历有年月。据后人传说,墓在唐初就有,庙略微迟些。所以到了明代,朝官也不能不恭维一番了。
又化蝶的事,不知起于何时。现在可以作我们摩挲的,就是江苏《宜兴县志》,谷兰宗所选的《祝英台近词并序》,序文里说?quot;阳羡善权禅寺,相传祝英台宅基,而碧鲜岩者,乃与梁山伯读书之处也。"词里就说到:"祗今音杳青鸾,穴空丹凤,但蝴蝶满园飞去。"谷氏明朝嘉靖人,作过宜兴县令。似乎说梁祝与蝴蝶有关系的,谷说得较为肯定。此外宋朝薛季宣游祝陵善权洞诗:"万古英台面,云泉响佩环。练衣归洞府,香雨落人间。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几如禅观适,游鱼内戏澄湾。"这首诗,除了结句外,可以说都是指的祝英台。但是"蝶舞凝山魄"这一句,是否指的化蝶,那还在可否之间。由此推断,大概宋明之间,已经有此传说了。
"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这是宜兴的史志所载。由此可见,祝英台与蝴蝶的关系,绝不是一时一处所说,诗与词有书可考。可是这都是说宜兴"碧鲜岩",何年和"义妇冢"扯到一处,无书可查。但在清道光岁贡邵金彪作《祝英台小传》,把蝴蝶的事情来扩大,更成了一种雏形。邵这篇文章,虽是为宜兴所作,但墓庙两处,完全指的"清道山",(按李记山作源)而所谓"绣裙绮襦,化蝶飞去",也指着"清道山"无疑了,那记说:
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欲为择偶,英台曰:"儿出外求学,得贤士事之耳。"因易男装,改称九官。遇会稽梁山伯亦游学,遂与偕至宜兴善权寺之碧鲜岩,筑庵读书,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为女子。临别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母,以妹妻君。"实则以身许之也。梁家贫,羞涩衍期。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子。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家童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梁惊语,以同学之谊乞一见。英台罗扇遮面,出身一揖而已。梁悔念而卒,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将归马氏,命舟子迂道过其处。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泊。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丞相谢安闻其事于朝,请封为义妇冢,此东晋永和时事也。齐和帝时,梁复显灵异,助战有功,有司为立庙于鄞,合祀梁祝。其读书宅称碧鲜庵。齐建元间,改为善权寺。今寺后有石刻,大书"祝英台读书处"。寺前里许,村名祝陵。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蝶尚谓"祝英台"云。
有了这篇小传,梁祝的故事,大概美化完整了。后人拥护梁祝的,当春光明媚的时候,在墓前后,看到大蝶成双,多少有些怀古之幽情吧?此外扬之江一带,也有说梁祝化鸟的,但没有化蝶来得美丽,写在书后,以备一说而已。

5,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各部分的演奏方式和表达的感情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呈示部 1. 引子: 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