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栏目列表 > 正文

游龙戏多凤

游龙戏多凤
阅读数27268
游龙戏多凤
低沉旳呢喃
低沉旳呢喃
个性签名:以指尖的旋律,诠释不羁的灵魂。

k歌里黄梅戏,戏凤是哪朝皇帝?

《游龙戏凤》讲的是明武宗朱厚照与李凤姐的故事。女唱“人潇洒性温存,若有意似无情,不知他家何处,不知他何姓名,倒叫我坐立难安睡不宁。”男唱“姓朱名德正,家住北京城,二十岁还没定过亲。”明武宗皇帝年号即为正德。 明武宗朱厚照于公元1505年即位后,在宫内荒唐无道,淫乱有加,又借口巡边,到大同寻欢作乐。行至《久盛楼》遇见美若天仙的李凤姐,便借饮酒之名进了酒楼。席间言语调戏,被凤姐严辞拒绝。明武宗没办法明示身份,于是凤姐顺从。而后在凤姐的劝说下回宫。 扩展资料 《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京剧传统剧目, 是梅派、马派的传统剧目。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和女老生海上冬皇孟小冬曾合演此剧目。 这出戏讲的是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微服私行,住在山西大同城郊某酒店,遇上了店主李龙的妹妹李凤姐,最终抱得美人归。剧情可分三段: 正德帝点餐;李凤姐摆酒,陪酒;正德帝亮明身份,封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游龙戏凤

低沉旳呢喃
低沉旳呢喃
个性签名:以指尖的旋律,诠释不羁的灵魂。

游龙戏凤是指历史上哪个皇帝的经历?

游龙戏凤是指历史上明武宗朱厚照的经历。
《游龙戏凤》是京剧传统剧目,此剧系生、旦合作传统戏,又名《梅龙镇》。朱厚照多次微服巡行民间,游龙戏凤。据传他在山西大同城郊李家村抢得美女李凤回京,刚至居庸关,又遇上一个绝色美女,就把李凤一人扔下走了。过了一年,李凤在居庸关生下一男孩后,郁闷而死。当地百姓为李在居庸关南山坡上立坟,因坟上长满白草,故称“白凤冢”,至今此冢仍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京剧《游龙戏凤》表现这段故事,剧中称李凤为李凤姐。)朱厚照死后无嗣,臣下想起当年李凤的故事,遂到居庸关找到那个男孩回京即位,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这个故事就是在十三陵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的“正德无儿访嘉靖”的传说。称陵后的山峰为“恋花山”,是对朱厚照生在花丛,死在花下的嘲讽,而明廷为了皇家的脸面,就把“恋花山”改称“莲花山”了。


低沉旳呢喃
低沉旳呢喃
个性签名:以指尖的旋律,诠释不羁的灵魂。

求明正德皇帝“游龙戏凤”主要剧情,谢谢!

帝在宣化,有女子李凤姐者,年十四五,有殊姿。其父设酒肆,以凤姐当垆。是时父适在外,帝微行而过之,见其丰神绰约,国色无双,不禁迷眩。入肆沽饮,凤姐送酒来,帝以为娼妓之流,突起抱入室。凤姐惊喊,帝急掩其口曰:"朕为天子,苟从我,富贵立至。"先是凤姐恒梦身变明珠,为苍龙攫取,骇化烟云而散。闻言顿悟,任帝狎之。帝大悦。时李父闻喊趋救,门已闭矣,惟闻佩玉锵鸣,其女气促音嘶,若不胜强暴者。急奔告卡兵,蜂拥而入。见帝出,兵士伏谒。叱令将凤姐归豹房,爵其父三品卿,赐黄金千两。欲封凤姐为嫔妃。命其自择。凤姐固辞曰:"臣妾福薄命贱,不应贵显,恐于身不利。今以贱躯事至尊,曷胜荣幸之至。伏愿陛下早回宫阙,以万几为念,则妾心安,较爵赏犹荣矣。"帝颔之,因睹凤姐玄衣玄裳,益显娇媚,故不强易宫装。凤姐于枕畔筵前委婉屡劝,帝乃择日还京,与凤姐并辔齐驱。至居庸关,风雷交作。凤姐睹关口所凿四大天王,怒目生动,眩晕坠马。帝亲扶之,急忙外退,驻跸行宫。视凤姐泣曰:"臣妾自知福薄,不能侍宫禁。"请帝速回。帝曰:"若是,朕忍弃天下,不忍弃爱卿,决不归矣。"凤姐一恸而绝。帝哀怜甚,名葬关山之上,宠以殊礼,用黄土封茔,一夜尽变为白,其英灵犹不敢受也。帝追念其言,奋然曰:"小女子尚知以社稷为重,安忍背之。"遂还宫。正史载帝在豹房,百官交章劝谏皆不纳,畴知一微弱女子力能回天,书所云高明柔克耶?此功不可泯也。至今过关沟者,遥指白壤,艳谈其事。 这应当是《游龙戏凤》的来源了。从中可见正德皇帝比戏中实在要猥亵下作得多,当然剧中的改编也是有道理的,否则便无戏可演了。面对正德的是暴力强奸行为,李凤姐之顺从完全是因为一个荒诞的梦,而且宁愿保持草民身份,不愿为妃。绝对没有戏里一见宝贝倒身便拜,张口讨封的情状。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笔记提到了李凤姐随驾以后的故事,颇有些一代贤后的风范,简直凄美而且壮美起来了。邹忆青、戴英禄为李维康改编的《李凤姐》不知是否也是以这则材料为依据,亦或是考虑到李维康的风格才改成正剧/悲剧的。 其实我一向不大喜欢《游龙戏凤》这个戏,首先剧情本身就有些不合理:李凤姐不是王宝钏这样的相府千金,一个山野村妇而已,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怎么可能对方一拿出宝贝就认他是皇上呢?而且怎么会幼稚到连强盗的银子也不敢收呢?(如果是王宝钏有这个的想法倒是十分合理!)其次剧中没有什么精彩的唱段,除了最后几句流水以外,都是软绵绵的四平调。我第一次听的就是童言的那个版本,真是昏昏欲睡。 其实这出格调不高的戏解放后一直鲜有上演,文革后期为了适应上层的审美要求才拍了一个电影,而且是音配像,使用了一个奇怪的组合。文革后的1984年,在纪念梅兰芳纪念馆开馆的演出中,童芷玲拉了当时尚默默无闻的言兴朋第一个恢复了此戏,这个演出已经出版了录音和录象,为戏迷所熟悉。童芷玲是好演员,但是这个头开得很不好,从此一批几乎为时代所淘汰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当然我并不反对重排老戏,但是首先要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审美情趣,《红鬃烈马》等虽然也有很多封建意识,但是艺术上是有价值的,所以还有存在的必要,另外一些就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自然淘汰。其实尚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剧目建设上的失败,用时髦的话讲是没有“与时俱进”。在梅兰芳排演穆桂英挂帅,程砚秋创编英台抗婚的时候还在原地踏步,这实在是历史的悲哀。